廖洋
凯发平台2021级直博生
“我想知道在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下不同国家究竟发生了什么💅🏼,中国的环保科技哪些能帮我们实现碳中和。”
“跨文化的心灵相通令人感动,但论坛发声之后呢?我们需要更多务实可落地的行动。”
“多边谈判会议上科技工作者人数近乎为0🧎➡️。”
在与不同国家青年的对话中,这几句话深深触动了环保科技背景的廖洋。她在国际交流中探索全球性挑战的创新方案,却发现鲜有理工科的声音🍞。于是,一颗种子在她心底埋下——用青年创新之声赋能中国全球伙伴、共创未来。
跨文化科普🕵🏻♀️:一带一路上的创新故事
疫情后💪🏻,来自全球的国际学生重返清华园,此时的学生一带一路研究协会(SABRI)也迎来了从线上转为线下、全面重启的关键时刻。廖洋请缨担任SABRI会长👩👩👧👧✫,组建1500余协会成员的交流生态,其中80%以上为国际学生,开展文化互鉴与科技创新活动约20场🙆🏼♀️,从线上隔阂逐渐变为线下心灵相通👨🏻🦼。

SABRI与世界青年发展论坛青年先锋合照
恰逢“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之际🧔,她与SABRI董事会国际青年大胆畅想:“青年的力量是否也能贡献于下一届高峰论坛的创新实践成果?” 于是🏂,她与SABRI骨干发起青年的一带一路峰会🤹♂️,组织来自6大洲🍢、近40个国家的清华学生与校友共话一带一路青年创新力量🥹,包括合成生物👩🏼⚕️、环保、新材料、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的青年科技创新实践,同时海外连线哈萨克斯坦👨🏿🍼、印度尼西亚、阿根廷青年组织,并推动海外学生一带一路社群成立,引领中外共建一带一路。
“科技青年的创新想法,如何让更多人看见、获得更多的支持?”她积极为中外青年争取被看见🚌、获得支持的机会🧑🏻🏭。她曾向联合国副秘书长💆🏼、南非金砖妇女工商联等介绍青年科技创新环境污染物资源化、助力碳中和的实践成果⭕️,带领中外青年在世界青年发展论坛、金砖国家论坛、中澳低碳创新合作论坛等大型论坛峰会上展示在气候变化🧑🏼🚀、数字经济等领域的青年创新方案,并通过央视🏄♂️、新华社、CGTN等主流媒体赋能中外青年创新之声。

SABRI、TGYD在中俄数字经济中心交流对话
实干为先👦🏻:以“AI+绿色科技” 创新应对全球性挑战
将国际交流实践与个人环境工程背景结合😈,廖洋深刻体会到🤌🏽,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与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创新的力量。
因此🤹♀️👷🏼,她身体力行🪡,用国际跨学科交流激发科技创新活力,基于博士课题创立“破壁碳氮”科创项目,用“AI+绿色科技” 创新全球水危机和气候危机的可持续解决方案,向世界传递科技青年创新赋能环保的情怀,在中日韩生态环境部长会议青年论坛、联合国世界数据论坛、清华-耶鲁对话等国际论坛峰会上,展示中国青年科技创新成果🤜🏻🏖,发出中国科技青年之声🤚🏻。获国家奖学金🏪、未来学者奖学金、创客挑战赛特等奖🧙🏿♂️、首都挑战杯金奖等荣誉奖项十余项。

在苏世民书院主持“创变”青年合作发展峰会青年创新AI主题圆桌
有了切身感受后,她在寻找更多具有相同情怀的同路人♡🚛、建设具备清华特色的国际交流品牌与生态。
清华国际青年对话👩🏼🦲:推动全球合作的新兴青年力量
作为清华国际青年对话首届秘书长,结合自身科技创新与国际交流实践体会,建设清华国际交流品牌👰🏻,自成立以来🎇,已构建近10个地域与国际交流中外学生部门与协会交流活动。

首届清华国际青年对话在三地四城市举办
成功举办首届清华国际青年对话暑假实践,组织来自全球30余国家和地区的60名青年代表👉🏿,在中国三地四城市展开实践对话,总行程4000余公里,形成并发布国际青年联合倡议《我们共同的未来》💇🏽♀️,献礼一带一路十周年🥧。同时,她作为唯一中国青年代表在清华国际青年主对话上展示“全球青年荟清华”💆♂️,通过AI科技类比“合和青年”涌现智慧,获得教育部、全国青联👰🏻♀️🐏、中国民促会的嘉宾领导、大使与海外高校领导的赞许,受央视、CGTN、人名日报、中国网等国家级媒体中🙍♂️、英🧑🏻🚀、法、阿🧗🏿♀️、西等多语传播,得到美联社、美国财经网、新加坡Aisaone等868家外媒的转发报道,浏览量达200万。

清华国际青年对话“全球青年荟清华”中作为唯一中国青年代表向全球嘉宾展示
她坚信青年创新在民心相通、推进切实行动中,无可替代、具有无限可能🧀。
★
快来为我们优秀的清华环境人打call吧!
快戳“阅读原文”登录学生清华网站
投票吧!
(仅限全校同学和教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