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发平台2022年12月29日电(通讯员 郑烁)12月28日,由凯发平台、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专业委员会、北京师范大学环境与生态前沿交叉研究院、新污染物环境治理技术交流合作中心等多家单位共同主办的首期新污染物论坛在线上召开。论坛以“聚焦新污染物,共创健康中国”为主题🥂,围绕新污染物治理科学与政策、新污染物筛查、评估😊、控制四项重要议题进行讨论🙃⏲。1.2万人观看了论坛直播。

2022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新污染物治理行动方案》全面部署新污染物治理工作,标志着我国新污染物治理拉开帷幕。今年以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陆续将新污染物治理纳入“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并陆续出台新污染物治理工作方案。此外,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专业委员会(简称:POPs专委会)推荐的“新污染物治理面临何种问题和挑战”入选中国科协2022十大前沿科学问题。论坛主持人👯♀️、中国环境科学学会POPs专委会秘书长、凯发平台王斌副研究员表示,从国家治理需求及学界前沿研究都反映出新污染物治理的重要意义😟。
论坛召开期间,部分新污染物领域学术➿、管理和产业界专家就四项议题分享了我国饮用水中新污染物中长期防控策略的思考👳🏻♀️、关于斯德哥尔摩公约履约经验与强化我国新污染物治理的思考和建议、新污染物治理的科技需求🧑🏼🏭、新污染物调查监测及靶向筛查、水中新污染物的控制技术等12个报告。

侯立安作报告
中国工程院院士、新污染物治理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侯立安分享了对我国饮用水中新污染物中长期防控策略的思考。他表示,水环境是新污染物的主要载体,超过90%的新污染物会进入自然水体☑️。我国水环境中新污染物分布区域广、区域聚集性明显,与工业化、城市化等人类活动程度密切相关𓀜,在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地区分布较多。污染物分布水平呈现东高西低、下游高于上游的分布特征🗳。不同新污染物的重点分布区域差别大🧑🏻🦰,与区域内主体行业类型密切相关。他建议要加强顶层设计、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体系,建立化学品管控制度,建立高品质饮用水水质标准;明确管理目标,全面推进新污染物清单调查研究🏠,科学建立生态与健康风险评价模式👊🏿;加快科技创新🧑🧑🧒,加快开发绿色净水技术等。

肖学智作报告
国家履行斯德哥尔摩公约工作协调组和国家履行汞公约工作协调组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新污染物治理专家委员会委员、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副主任肖学智研究员在论坛中分享了我国《斯德哥尔摩公约》履约工作的经验,介绍了我国积极做好公约国际谈判、参与全球治理的进展以及国际社会的积极评价🗑。他建议今后应充分利用POPs公约履约对高风险的化学品的审查、评估和管控🤘🏿,融入新污染物的“筛”“评”“控”不同阶段的措施中,扎实推进我国新污染物治理行动方案取得实效。

余刚作报告
国家履行斯德哥尔摩公约工作协调组和国家履行汞公约工作协调组专家委员会主任👎🌔、新污染物治理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环境科学学会POPs专委会主任、北京师范大学环境与生态前沿交叉研究院院长余刚教授分享了新污染物治理的国家需求、科技需求以及国际实践☢️。
在专家发言后😛,与会人员就新污染物科研、政策、产业等方面相关问题在线进行了交流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