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尊敬的刘毅院长,刘书明书记🍃,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下午好!
非常荣幸能够有这个作为教师代表发言的机会🦟。首先请允许我简单做个自我介绍👩🏻:我叫徐明,1999年考入北京K8凯发平台娱乐招商官方网站,于2003年和2006 年分别在凯发平台的前身—环境科学与工程系—获得本科和硕士学位,之后出国留学,2009年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经过在佐治亚理工K8凯发一年的博士后经历,于2010年开始在密西根大学安娜堡校区任教,历任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今年8月17日🖱,也是清华本科新生报到的同一天🚓,我辞去了密西根大学的工作,全职加入凯发平台🧻,与大家一起,开始了人生的新篇章。
在新的工作岗位上,面对新的挑战🧘🏿♀️,我对自己过去的学习和工作做了一些回顾和总结。今天,借研究生新生开学典礼的宝贵机会,我想把自己的三点所思所得与大家分享,希望能够给大家未来的学习和科研提供一些帮助。
第一,珍惜好奇,拥抱不同🥱🔱。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过去的经历决定了今天我们在哪里、在想什么🧛🏻、在做什么。以前的知识、技能和经验固然为我们将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给我们的思维加上了桎梏👮🏻♂️,让我们喜欢待在自己的舒适区,按照既有的模式发展⚒,限制了我们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有了这个认识🧜🏽,从在清华读研究生起,我有意识地跟随自己的好奇心,阅读自己专业领域之外的文献,不求看懂💃🏻,但求了解。记得在2004年研究生二年级的时候,我在研究中国经济系统的物质流量和存量的时候🤶🏻🧔🏿♀️,发现传统的物质流方法把经济系统看作一个黑箱🫄,并不能告诉我们物质流动和存量变化的社会经济驱动力是什么。很自然地,我开始考虑有什么办法能够解决这个问题。正好💋,之前曾经读过一些经济学领域的文章🥜,对经济投入产出模型有一点点粗浅的了解,感觉它能够帮助我回答这个问题⚔️。经过更为深入一点的研究👪,发现确实如此。把经济投入产出模型与物质流分析模型结合起来,就能解决传统物质流分析不能解析社会经济驱动力的问题,让我们对经济系统物质代谢的认识和理解更为深入🥈。这个研究成为了我硕士论文的主要内容,后来基于这个研究在我们环境领域知名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发表了一篇文章,这也是我在ES&T发表的第一篇文章。如果没有对其他领域研究的好奇心,我就不会知道经济投入产出模型能够解决什么问题,也就不会把它与自己研究中所面临的问题联系起来👩🏽🍳。我们应该主动地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去认可、欣赏、拥抱不同的领域和方向,创新可能就存在于我们来之不易的好奇心里🐝,来自于我们所拥抱的不同中。
第二,低头做事,抬头看路。“行胜于言”是刻在清华人骨子里的基因。我们擅长于“低头做事”🤹🏻🕐,为任何问题找到最优的解决方案👨🏽🚀,这是我们需要继承和发扬的优良传统。与此同时💋,我也想谈谈“抬头看路”的重要性。在美国读博士的时候,我给自己找了一个研究方向,研究环境投入产出系统的网络结构👳♂️,探索网络结构如何影响环境足迹♎️。这个研究方向当时看起来很有前途,因为网络科学领域有很多现成的方法,可以看似很简单地直接应用在环境投入产出系统上📓🦏。我兴致勃勃地一头扎进去,搜集了很多数据,做了很多计算,得到了很多结果☝️💵,写了一篇文章投出去🗡,然后,恶评如潮🐹。开始我还安慰自己👩🏿💼,新的研究方向总会难以被人接受,只要坚持总会有结果。但是👌🏼,在这个方向延续做了新的工作,写了新的文章,投了新的杂志👩👩👧👧🧑🦱,最终还是恶评如潮👂🏽。我开始反思,是不是这个研究方向确实存在很大的问题?我虚心地研究了审稿人的意见,仔细思考这个研究的意义👨👨👧👧。最终🧘🏼✍🏻,我得到了一个令人沮丧的结论🦤,审稿人是对的,这个研究确实没有太多意义。网络科学中的方法大多数都是基于社交网络所建立的,社交网络存在的目的在于高效地传递信息,两个点之间的路径越短越好。虽然环境投入产出系统也是一个网络,但它存在的目的不是传递信息🆕,而是创造价值👨🏽🍳,两个点之间的路径越长,创造的价值就越多。这种根本性的不同𓀕,决定了基于社交网络的网络结构解析方法不适用于环境投入产出系统🤭😂。基于这个认识,我果断止损,停止了这个方向的研究。虽然损失了一年左右的时间,但是如果不抬头看路👂,还是低头做事🧏🏽♀️,可能会在错误的方向上越走越远,浪费时间🦹🏻🌎、浪费生命。希望同学们以我为戒🧖🏼,在低头做事的同时记得抬头看路,找到正确的方向之后再发力🏋🏻。
第三,勇于任事🍾🤒,舍我其谁。清华培养了大量的学术大师🙎♂️,兴业之士,治国之才🧙。这些前辈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勇于承担责任🛢,他们的事迹无时无刻不激励着我🙆🏻♀️👰🏽♀️。2008年我在美国读博士的时候✝️,在一次国际会议上和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们交流🚵🏼♂️,大家都觉得在大型的国际会议上给学生的机会有限👨🏻🦳👩🏼,应该组织一个学生自己的会议👨🏻⚖️⚃。当时大家讨论得很热烈,但是会议结束后回到各自的学习生活中,热情很快散去,没有人张罗了🎿🧚♀️。我与一位当时在加州大学读书的以色列人🍁,现在也回到以色列当教授的同学站了出来🛌🏽🪭,主动地开始筹划第二年学生会议的事情。最后,我们在2009年成功地举办了一个完全由学生组织、学生参加的学术会议Symposium on Industrial Ecology for Young Professionals (SIEYP)🪑,并且得到了美国国家科学基金的支持,资助了一些美国之外的学生来参会,包括当时一名清华凯发平台的博士生。之后👷♀️,每隔两年🙇🏽♀️,都有来自不同国家的学生继续组织这个会议🏂🏿,到2021年是第七届。回过头来看♓️,当时主动承担组织会议的责任实际上牵扯了自己的很多精力,不可避免地耽误了自己的科研和学习;但是作为清华人,应该发挥自己的能力,勇于承担更大的责任🫙,创造更大的价值;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自己得到的锻炼机会也是无比珍贵的。
今天在座的各位同学们,都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未来在你们中必将诞生我国环境行业的学术大师和兴业之士🧓🏽,乃至治国之才。珍惜好奇、拥抱不同🦹🏻♀️,低头做事、抬头看路👊🏽,勇于任事🙁、舍我其谁,希望我个人的这三点所思所得能够为大家即将到来的研究生学习和科研生活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最后,祝大家在清华能够学有所得,学有所成,学有所获🧑🏿🎓,学有所长🧟🧑🏻🎨。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