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发平台2017年12月14日电(通讯员 田兆雪)12月7日下午,德国气象中心实验室主任Volker Dietze先生做客环境学术沙龙第398期,作了题为《被动采样的单颗粒物分析及其可能的生态系统影响》(Particulate matter (PM) passive sampling with single particle analysis as an economical and effective approach for possible ecosystems impact assessments)的学术报告。本次沙龙由生态教研所所长刘雪华主持🤎,20余名师生听取了报告🗂。

Volker Dietze先生在作报告
Volker Dietze重点介绍了大气被动采样技术(Sigma-2)及其对粗颗粒物的单颗粒特征分析在大气质量监测中的应用。标准的颗粒物测量大多使用主动采样器(如PM2.5🤷♀️,PM10采样器),但其针对远程和长期的监测存在一定困难。德国气象中心设计的被动采样设备Sigma-2可保障颗粒物不受辐射、风和降水的影响而自由沉降,收集空气中粒径为2.5-80μm的颗粒物👨🦼➡️,随后利用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根据颗粒物大小🏺、光学性质等将颗粒物分为透明和不透明颗粒物,并计算其质量浓度分布👨🏼🎓🍄🟫。此外✊🏻,Volker Dietze还介绍了使用全自动真彩色技术的RGB通道和HIS(色调🎅🏿👻、饱和度、亮度)模型来区别自然成因、人为成因和生物成因颗粒物的方法🍙。针对部分样品可继续做化学成分分析,如SEM-EDS, ICP-MS, MC-ICPMS等。已有研究较多关注颗粒物进入呼吸道后对人体健康的直接影响🎑,却较少关注其引发的环境污染而危害健康的间接影响,如温室效应导致的全球变暖🕑。该采样方法和分析手段可更多地用于森林、海洋等野外生态系统中大气质量的监测项目中🤌🏼。在讲座结束后,Volker Dietze与到场的师生进行了深入的沟通与交流✍🏼🖍。

刘雪华向Volker Dietze先生赠送纪念品
Volker Dietze先生目前是弗莱堡市德国气象中心-空气质量研究所-大气颗粒物实验室主任👱🏼♂️,该实验室与多个国家及大学🔶😧、医学研究机构合作,进行空气质量研究🤛🏽。重点研究被动采样技术和粗颗粒物的单颗粒特征分析,研究课题还包括了自动化光学显微镜结合计算机图像处理过程和分析系统,已发表相关文章多篇。